嘧啶类似物是一类抗肿瘤药物,结构相似,但作用机制、活性和活性谱具有一定差异。这些药物属于核苷类似物,作为抗代谢药,能够干扰或与核苷三磷酸(DNA、RNA或两者合成所需)竞争。嘧啶类似物包括胞嘧啶类似物(阿扎胞苷、地西他滨、阿糖胞苷、吉西他滨)和尿嘧啶类似物(氟二氧嘧啶、氟尿苷、卡培他滨),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作用方式独特,能够阻塞或减少胞嘧啶甲基化,进而引起DNA低甲基化和提高基因表达。因为部分癌症表现为肿瘤抑制基因低甲基化,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具有潜在的特定抗癌症活性。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目前是治疗脊髓发育不良的主要药物。相比之下,氟二氧嘧啶(5-FU)和氟尿苷(FUDR)抗肿瘤活性更典型,是多种实体瘤治疗的重要药物。卡培他滨为口服氟二氧嘧啶前体药,对相似光谱的癌症具有抗癌活性。阿糖胞苷(Ara-C)和吉西他滨属于胞嘧啶类似物,但两者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癌症。阿糖胞苷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而吉西他滨则用于实体瘤化学疗法。
所有嘧啶类似物都拥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直接肝毒性。按照目前的剂量和用药方案,嘧啶类似物的肝毒性普遍较弱,仅表现为频繁、轻微且短暂性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然而,很多嘧啶类似物会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肝损伤,尤其是氟二氧嘧啶和阿糖胞苷。两种嘧啶类似物会导致特异性肝损伤。高剂量氟二氧嘧啶用药会引起高氨血症快速发病和昏迷。尽管该综合征由肝功能衰竭所致,但通常可迅速逆转,且不会伴随黄疸或急性肝损伤。第二种损伤独特模式是在肝动脉注射氟尿苷后出现,导致胆囊和胆管炎症和疤痕,表现为急性无结石胆囊炎或重度高位胆管狭窄。这是由于高浓度氟尿苷注入肝动脉(胆管的主要血液供给通道)后,会随之进入胆管。氟尿苷全身用药或门脉注射不会引起上述损伤。氟二氧嘧啶也会引起胆管损伤和狭窄,但比例(1%以下的患者)比氟尿苷(5%至25%)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