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嘧啶是磺胺抑菌剂,适用于治疗因敏感菌引致的轻中度感染。正如其他磺酰胺类药物一样,磺胺嘧啶可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异质肝损伤。
磺胺嘧啶是典型的口服磺酰胺类药物,通过抑制叶酸(细菌复制和生长必需物)的合成而起作用。 自20世纪30年代起,不同形式的磺酰胺类药物已引入临床医学应用。1973年,磺胺嘧啶在美国批准上市。 磺胺嘧啶的适应症众多,其中包括尿道感染和敏感菌引起的中耳炎。磺胺嘧啶也可用于预防急性关节风湿病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磺胺嘧啶与乙胺嘧啶配合使用可预防和治疗弓形虫病。除此之外,它对诺卡氏菌病、软性下疳和沙眼也有疗效。磺胺嘧啶用于辅助治疗对氯喹具有耐受性的疟疾和各类细菌性脑膜炎。 磺胺嘧啶一般为片剂,每片500 mg,有多种通用名。若治疗尿道感染,则一般剂量为每日2至4 g,分3至6次服用。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肠胃不适、皮疹和发烧。
正如其他磺酰胺类药物一样,磺胺嘧啶可导致典型的异质肝损伤,出现药物过敏或超敏症状。典型的发病症状为药物治疗开始后几天或几周后,患者突然发热和皮疹,随后出现黄疸。肝损伤形式一般为混合型(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伤),但是致死病例多为肝细胞受损型肝损伤,且已有长期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病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非典型淋巴球增多比较常见,且临床症状表现为部分DRESS综合征(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性发疹)。已有磺胺嘧啶相关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例,且其已被列为药物致异质突发性肝功能衰竭病因前十名(第五至第十之间)。但是,大多数病例患者快速恢复,约为2至4周,但严重的胆汁淤积除外。重新服用药物可导致肝损伤症状迅速复发,一般一天之内或即时复发。因磺胺嘧啶出现肝损伤的患者也许曾使用过这类药物,但未出现肝损伤症状。磺胺嘧啶等磺酰胺类药物还可能导致丙氨酸转氨酶轻微暂时性升高(单独出现或伴有其他一般超敏症状),但情况不会恶化,出现黄疸或更严重的肝损伤。磺胺嘧啶还有可能导致肝肉芽肿。
磺胺嘧啶引致的临床肝损伤暗示了药物过敏或超敏机制,损伤也许是由于磺胺嘧啶代谢生成有毒、活性或抗原性代谢产物而引致的。
磺胺嘧啶引致的肝损伤严重程度有所差异,包括肝酶无症状突发升高、黄疸型症状性肝炎或重度急性肝功能衰竭。磺胺嘧啶肝毒性还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但多数情况下,上述症状停药后即可迅速消失,完全恢复需2至8周。严重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可能延长,慢性肝损伤和胆管消失综合征病例报告较为罕见。这类肝损伤通常为全身性超敏症状之一。应避免重新服用药物,且告知患者其对磺酰胺类药物(“磺胺类药”)过敏,日后不应接受该药类其他药物治疗。强的松的疗效差异巨大,但对出现发烧、严重皮疹、关节痛、淋巴结病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非典型淋巴球增多等显著全身性过敏症状的患者特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