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图片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氨嘧啶(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

【西药】



简介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氨嘧啶是固定的抗生素混合剂,广泛用于轻中度细菌感染的治疗和机会性感染的预防。正如其他含磺胺类药剂一样,该混合物有可能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急性肝损伤,但情况比较罕见。

背景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氨嘧啶(TMP-SMZ)是磺胺抗生素和苄氨嘧啶组成的混合剂。这一混合剂广泛用于治疗易感细胞引致的感染,及防止缺乏免疫系统的人群患耶氏肺囊虫(旧称卡氏肺囊虫)引致的机会性感染。这两种药物可协同抑制叶酸合成——磺胺甲恶唑抑制对氨基苯甲酸生成二氢叶酸,而甲氧苄氨嘧啶则负责下一步骤,即在通道中抑制二氢叶酸生成四氢叶酸。TMP-SMZ于1973年在美国经批准作为混合抗生素,现在仍被广泛使用,每年超过800万处方中均含有TMP-SMZ。TMP-SMZ建议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尿道感染、支气管炎、鼻窦炎和中耳炎,及预防寄生虫和耶氏肺囊虫引起的机会性感染。TMP-SMZ有多种通用片剂(市面销售),其中包括80 mg或160 mg的甲氧苄氨嘧啶和200、400或800 mg的磺胺甲恶唑。商品名包括新诺明、Cotrim、Septra、Sulfatrim。

磺胺甲恶唑可单独购买,作为抗生素治疗简单尿道感染。磺胺甲恶唑可作为合成抗叶酸制剂,在叶酸合成通道的最后一步起作用。磺胺甲恶唑对大肠杆菌、佛里德兰德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肠杆菌菌种等多需氧型革兰阴性菌具有活性。抗药性比较常见。磺胺甲恶唑于1980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但使用频率比TMP-SMZ小得多。磺胺甲恶唑一般为片剂,每片100 mg,有多种通用名。成年人常用剂量为100 mg,每日两次,连续服用10日。磺胺甲恶唑具有良好的耐药性;副作用包括恶心、腹部不适、皮疹和瘙痒。

肝毒性

TMP-SMZ可导致典型的异质肝损伤,具有药物过敏或超敏症状,症状与磺酰胺类药物引致的损伤类似。典型的发病症状为药物治疗开始后几天或几周后,患者突然发热和皮疹,随后出现黄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非典型淋巴球增多症也很常见。肝损伤临床症状通常为胆汁淤积或综合症状,症状可能会复杂化,且持续时间延长。正如其他磺酰胺类药物一样,TMP-SMZ有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症状可能很严重),甚至引致急性肝功能衰竭。近期多数案例表明,TMP-SMZ已被列为药物致异质突发性肝功能衰竭病因前十名(第五至第十之间)。但是,大多数病例患者快速恢复,约为2至4周,但严重的胆汁淤积除外。TMP-SMZ还可能导致丙氨酸转氨酶轻微升高,有可能伴有肝肉芽肿;但情况不会继续恶化,出现更严重的肝损伤或黄疸。

磺胺甲恶唑还可能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急性异质肝损伤。一般用药2至12周后,将出现肝损伤,血清酶含量升高主要表明混合症状或胆汁淤积。免疫过敏症状并不常见,从而使得磺胺甲恶唑的肝毒性明显区别于甲氧苄氨嘧啶——TMP-SMZ的磺酰胺成分。少数情况下,因TMP-SMZ出现明显临床肝损伤的患者单独使用磺胺甲恶唑时症状复发且实验室检查异常。

损伤机制

TMP-SMZ引致的临床肝损伤暗示了药物过敏或超敏机制,损伤也许是由于TMP-SMZ代谢生成有毒、活性或抗原性代谢产物而引致的。HIV感染人群尤其容易对TMP-SMZ产生不良超敏性反应,其中多达75%的患者出现肝毒性(需立即停药),20%的患者出现肝酶异常。

用药结果和药物管理

TMP-SMZ引致的肝损伤严重程度差别很大,自限性肝酶轻微升高(未伴有黄疸症状)、急性症状性肝炎、长期胆汁淤积综合症或急性肝功能衰竭。多数情况下,症状具有自限性,停药后即可迅速消失,但完全恢复需2至8周。严重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可能延长,慢性肝损伤和胆管消失综合征病例报告较为罕见。肝损伤通常是全身性超敏反应的症状之一,可被归为DRESS综合征(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性发疹)。应避免重新服用药物,且告知患者其对磺酰胺类药物(“磺胺类药”)过敏,日后不应接受该药类其他药物治疗。磺胺甲恶唑可引致急性肝损伤,部分接受TMP-SMZ治疗的患者转用磺胺甲恶唑(单独使用)后肝损伤复发。但多数情况下,TMP-SMZ的磺酰胺成分才是真正的致病因。强的松的疗效差异巨大,但对出现发烧、严重皮疹、关节痛、淋巴结病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非典型淋巴球增多等显著全身性过敏症状的患者特别有效。


磺酰胺类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 苯磺唑酮 磺胺多辛乙胺嘧啶 磺胺二甲基异唑 磺胺嘧啶 乙胺嘧啶和磺胺多辛 氨苯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