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图片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西药】



简介

两性霉素B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都有抗菌活性。两性霉素B导致轻中度血清转氨酶升高较常见,并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两性霉素B引起临床明显的急性肝损伤极少见。

背景

两性霉素B是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与真菌质膜上的固醇类结合,导致细胞渗漏,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适应症为一系列真菌和其他感染,包括利什曼病、侵袭性曲霉病、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球孢子菌病、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毛霉菌病、孢子丝菌病和其他。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重度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不溶于水,一般与脱氧胆酸盐、脂质体或脂质复合物等脂肪分子络合配制为静脉注射剂。两性霉素推荐剂量因药物类型和疾病而异。两性霉素B为静脉注射,常用剂量为每日0.5至1.0 mg/kg。许多真菌感染需要长期治疗(1至9个月)。常见副作用包括发热、发冷、恶心、体重减少、头痛、心神不安、氮血症、低钾血症、贫血症、肾小管酸中毒和外周静脉注射区域静脉炎。

肝毒性

高达20%接受两性霉素治疗的患者可出现肝酶轻度暂时性升高。尽管两性霉素较少引起临床明显的肝脏毒性,但许多已公布的病例证明了其可能发生。肝损伤一般发生在服药后的4至14天内,损伤通常为肝细胞型或混合型。多数患者无症状或黄疸,停药后可很快恢复。已经报道的服药后导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个案病例,患者的直接(结合)胆红素也显著升高,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但无全身症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或碱性磷酸酶可轻微升高,无直接肝损伤的证据。两性霉素引起急性胆汁淤积性肝炎伴黄疸的报告少见,这类患者多为重症患者,且同时服用多种可能存在肝毒性的药物,因此,两性霉素在其中的作用可能并不大。

损伤机制

两性霉素B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多烯作用于细胞膜时产生的直接肝毒性。虽然两性霉素B导致的肝损伤为特异质性的,主要由肝脏代谢且再次服药可导致复发,但是少有证据表明两性霉素B可出现超敏反应。两性霉素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可能是其抑制了胆红素运输机制。因此,高胆红素血症常见于肝胆红素转运子(MRP2)基因发生遗传变异的患者中。

转归和管理

两性霉素导致肝损伤的程度通常为轻度的,多数患者表现为特异质性而且无黄疸。停药后可快速恢复。但是如果再次服药可导致复发。目前尚无关于两性霉素引起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损伤的报道。两性霉素和其他抗真菌药对肝毒性似乎不存在交叉敏感性。


暂无相关图片 暂无相关图片 暂无相关图片
抗真菌药物
特比萘芬 制真菌素 酮康唑 灰黄霉素 棘白霉素类药物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氟胞嘧啶 氟康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