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高血压。替米沙坦基本不会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但与肝损伤是否有关联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替米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英文简称ARB),可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药剂使用,用于治疗高血压。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替米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防止因血管紧张素II循环诱发血管收缩与体积膨胀,因此替米沙坦具有一定的抗高血压活性。替米沙坦于1998年在美国批准上市,商品名为“美卡素”(Micardis),有20、40与80mg等规格的片剂。成人每日剂量通常为20-80 mg,分一次或两次长期服用。替米沙坦也与氢氯噻嗪(美卡素HCT)与氨氯地平(Twynsta)形成固定配方。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疲劳、咳嗽和肠胃不适,但不常见。
在对照试验中,替米沙坦已被证实可能会造成血清转氨酶升高(<2%),概率不高于安慰剂治疗。酶水平升高是暂时性的,很少情况下需调整用药剂量。目前还未发现临床上明显严重的肝损伤与替米沙坦治疗相关的病例,但与其他ARB类似,它可能与有少数症状的肝毒性病例相关。开始治疗后,潜伏期为2到16周不等,血清酶含量升高的主要症状是肝细胞受损,同时伴随着急性肝炎类似临床综合征。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长期复发性胆汁淤积,但并无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疗法与胆管消失综合征或慢性肝损伤有关。免疫超敏临床症状(皮疹、发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不常见,自身抗体比例也很低。
替米沙坦导致血清转氨酶轻微升高的原因还有待查明。替米沙坦由肝脏代谢成葡糖苷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替米沙坦似乎不是由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药物相互作用低。
接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疗法后出现的急性肝损伤具有自限性,且并未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损伤。尽管皮质类固醇曾用于治疗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引起的严重胆汁淤积病例,但药效为显现,因此,最好避免使用该药物。尽管其他ARB与肝损伤的交叉敏感度还未查明,但替米沙坦诱发肝损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其他A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