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图片

金制剂( Gold Preparations)

【西药】



简介

金盐类制剂包括醋硫葡金和金硫丁二钠,数十年前已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但近来被更好的用于缓解症状的抗风湿药物所取代。肠胃金制剂(金疗法)可导致临床明显的胆汁淤积型肝炎,具有自限性,症状有时很严重甚至致死。

背景

金具有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功效,通常与硫葡萄糖盐、硫代硫酸盐或硫代苹果酸盐合用。50%患者使用金后症状有所缓解。金的作用机制尚未查明,但其具有抗炎功效,可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发现金盐对结核分支杆菌具有体外杀菌活性,使人们开始研究肺结核及盘状红斑性狼疮(当时以为该病是由肺结核导致的)的金疗法。金疗法具有明显的临床抗炎功效,于20世纪30年代引入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随后,金疗法成为治疗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直到更先进的缓解症状的抗风湿药物(例如,甲氨喋呤、来氟米特、青霉素、羟化氯喹、磺胺嘧啶、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出现才逐渐被取代。金盐配方包括肠外配方——硫代苹果酸金钠,浓度50 mg/mL,有多种仿制药,商品名包括金硫代苹果酸钠注射剂(Aurolate)和 硫代苹果酸金钠(Myochrysine)。建议肌肉注射剂量10 mg,每周一次,而后每隔一周逐渐增加,维持剂量25至50 mg。口服金制剂为胶囊剂,每剂3 mg,类属名称为audafolin,商品名为金诺芬片(Ridaura)。建议剂量为每日3至9 mg。由于部分金盐肝毒性可累积,因此使用范围有限。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部不适、恶心、瘙痒、皮疹、荨麻疹、蛋白尿、肾功能障碍和骨髓抑制。

肝毒性

20世纪20年代用于临床治疗后不久,金盐导致急性肝损伤的病例被陆续报道,但肝损伤的性质尚未确定。新近金制剂配方导致毒性(包括肝毒性)的发病率较低。金疗法中血清转氨酶常轻微升高,但临床明显的肝损伤较罕见。肝损伤一般为特异质型且均为肠外治疗病例。肝损伤一般在治疗1至8周后出现,初期症状为发烧、皮疹,后期为心神不安、恶心、右上腹疼痛、尿色深和黄疸。瘙痒症状非常明显,血清酶升高类型一般为胆汁淤积型或混合型。康复周期可能需时更长,但一般6至8周内即可完全康复。患者,特别是儿童,可能出现暂时性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症。尽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已有自身抗体,但自身抗体阳性并不常见。金疗法还可能导致急性肝细胞坏死,但较罕见,症状一般于治疗开始后1至4周内出现,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20至100倍),碱性磷酸酶升高极轻微。急性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可能相当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金疗法导致急性肝损伤的患者发病期间风湿症状常恶化,但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也可出现这一现象。虽然有报道患者因口服金制剂而出现血清转氨酶轻微暂时性升高,但尚无金疗法引致临床明显肝损伤的报道。

损伤机制

金疗法引致的典型急性肝损伤一般与超敏反应有关,常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发烧、皮疹、淋巴结病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已有患者因频繁注射金制剂或因有意或无意过量服用金盐而导致急性肝坏死,症状潜伏期短,类似于直接急性毒性反应。

转归和管理

多数因金疗法导致的黄疸症状具有自限性,尽管康复时间有可能更长。虽然尚无证据证明螯合剂可缓解症状或加快康复速度,但其常在患者过量服用含金化合物后使用。患者服用金后不久出现急性肝细胞坏死的病例极少,但已有部分患者死亡的病例报道。患者因金疗法出现临床明显肝毒性后重新服用金制剂将导致肝损伤复发且症状严重,因此应予以避免。对于金疗法中血清转氨酶轻微升高的患者,应重新确定治疗方法,确保血清转氨酶不再升高。 【其他抗风湿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来氟米特、巯嘌呤、甲氨喋呤、麦考酚酸酯、雷帕霉素、柳氮磺胺吡啶、他克莫司、硫鸟嘌呤、肿瘤坏死因子(TNF)阻滞剂、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


抗风湿药
那他珠单抗 羟氯喹 来氟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