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或普通肝素是天然存在的粘多糖复杂混合物,作为抗凝剂防止高危患者血栓形成。肝素治疗经常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但持续时间短且多无临床症状或明显肝损伤。
肝素是天然存在的粘多糖复杂混合物,具有强效抗凝血活性。肝素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已长达50余年。肝素有多种仿制药,一般为安瓿瓶或西林瓶,每瓶浓度每毫升1000至40,000 单位。肝素起始剂量为5000至10,000单位,静脉注射;后每4至12个小时经静脉或皮下注射,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维持在控制值1.5至2倍。
10%至60%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血清转氨酶暂时性升高,但升高幅度一般小于正常值上限五倍,几乎无临床症状或黄疸。2%接受高剂量肝素治疗的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幅度达正常值上限五倍以上。相较而言,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几乎不改变。血清转氨酶升高一般为轻微无症状的自限性反应,在治疗后4至8天内出现,而后恢复正常水平,几乎无需调整剂量或停药。发表文献中关于肝素所致临床明显的肝损伤病例极少,且这些病例中均出现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原因(休克、心力衰竭、败血症和其他可能肝毒素),血清酶升高一般在停药后4至10天内恢复正常水平。过敏症状(皮疹、发 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自身抗体不常见。标准肝素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疲劳、头痛、消化不良、恶心、出血过多、瘀斑、皮疹和荨麻疹。
肝素治疗过程中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原因目前未知,但可能是直接肝毒性反应。血清转氨酶升高可能伴血小板减少,这也是肝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之一。
肝素治疗中出现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具有自限性,通常无需调整剂量或停药。发表文献中尚无明确病例证实肝素治疗导致临床明显或重度急性肝损伤。【关于标准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安全性和肝毒性的参考文件列于“肝素类药物”概述章节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