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图片

充分认识阿德福韦酯安全性

2014-12-16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8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乙肝病毒(HBV)感染背景。自2000 年HBV的药物拉米夫定(LAM)上市以来,核苷(酸)类药物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替诺福韦(TDF)及其仿制品陆续上市,使无数慢乙肝患者受益。

多数患者对核苷(酸)类药物耐受性良好,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安全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先有LAM和LdT的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和少数的横纹肌溶解症,近年临床以ADV引 起的肾脏损害和骨质软化症更为多见。2014年12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第64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ADV引起的低磷血症及骨软化的风险提出警示。 CFDA《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ADV是一种单磷酸腺苷无环磷酸化核苷类似物。研究显示,其对近端肾小管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重吸收功能下降,导致葡萄糖、碳酸氢盐、磷酸盐(磷盐)、尿酸、钾、钠和某些氨基酸从尿中过量排泄,从而引起低尿酸血症、低钾血症、低磷血症、氨基酸尿、尿蛋白及尿糖阳性及尿pH值异常等,引起范可尼综合征。

由于磷在骨质代谢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磷酸盐的减少会导致骨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骨密度下降,引起骨质软化症,代表成骨细胞活性的血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软化、骨质疏松、假性骨折。此外,有报道ADV尚可同时造成肾小球损伤,引起血清肌酐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升高及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

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患者应充分了解ADV的安全性问题,对应用ADV超过1年的患者,要注意其引起的肾损伤和骨软化症的风险,定期监测,项目应包含血肌酐、血尿酸、Cys-c、GFR及血磷。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可能较尿常规能更早地发现肾损伤,定期随访碱性磷酸酶以早期发现骨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慢乙肝患者中,ADV 的比率约占31%。美国和欧洲肝病学会多年前制定的乙肝治疗指南中,就仅把强效低耐药的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两药列为一线治疗药物。我国2010 年发布的第二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如条件允许,开始治疗时应选用抗病毒作用强和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当前,一线药物仿制品的价格已较低廉,且尚有下调空间,因此期待2015年我国乙肝指南更新时,亦能接轨国际,明确一线药物,以总体上降低核苷(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上海南京军区临床肝病研究中心王晓今 陈成伟

专家:王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