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胆脂醇过多症和血脂异常药物。### 在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中,多数为降脂药。同时,降脂药也是美国市场上应用很广的一种药类。降脂药通常为长期服用,并常与其他药物合用。降脂药的主要作用包括降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易于感染动脉粥样及其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疾病。某些降脂药还可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及其带来的危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降脂药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贝特类、胆酸螯合剂、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统称为“他汀类”)和其他类。贝特类药物属于纤维酸衍生物药物,用于降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酸酯。降脂药的作用机制为激活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s)。PPAR受体的作用在于它可调节脂质合成和分泌所需酶的基因的转录。美国批准上市的贝特类药物有三种:吉非罗齐(Lopid)、非诺贝特(Lifibra、Tricor、Antara、Lipofen、Trigilde)和安妥明(Abitrate、Atromid-S)。这三类药物在使用期间均有可能引致血清转氨酶暂时性升高,多为轻中度无症状反应,甚至继续使用药也不影响肝功能的恢复。非诺贝特被认为最有可能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肝损伤。症状可能严重持久,甚至导致慢性肝病和肝硬化。胆酸螯合剂(树脂类)是最古老和最安全的降血脂药物,但相比目前市场上的其他药物疗效较差,且无法一直保持良好的耐药性。胆酸螯合剂属于正电荷离子,能够与肠道内的负电荷胆汁酸结合,抑制脂质溶解,从而阻碍胆固醇吸收。降脂药还可抑制胆汁酸的再吸收(一般为95%),导致胆汁酸池容积减小,加快胆汁酸合成,进而促进肝中的胆固醇合成;降低血中胆固醇。美国批准上市的胆酸螯合剂有三种:消胆胺(Questran)、考来维仑(Welchol) 和考来替泊(Colestid)。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因胆汁淤积性肝病而聚集的致痒原,因此也用于治疗瘙痒。胆酸螯合剂未被吸收,因此不会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最有效,耐受性最好且应用最广的降胆固醇药物,是美国最常见的处方药之一。HMG-CoA还原酶是肝脏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通过降低还原酶的活性,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他汀类药物对甘油三酯或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影响较小。美国上市的七种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氟伐他汀(来适可)、洛伐他汀(美降脂)、匹伐他汀(力清之)、普伐他汀(普拉固)、瑞舒伐他丁(可定)和辛伐他汀(舒降之)。所有他汀类药物均有可能引起血清转氨酶暂时性升高,多为轻中度无症状反应,继续治疗,酶含量也可恢复正常水平。极少情况下该药类药物可能导致有临床症状的明显的肝损伤。其他治疗血胆固醇过多症或血脂异常药物包括烟酸和依泽替米贝。烟酸为水溶性维生素B (又称B3、尼古酸),其用量远大于维生素的最低用量。烟酸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的合成和酯化,减少三酸甘油酯的合成。烟酸对血脂异常卓有疗效,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最有效药物。烟酸有多种仿制药,可与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合用。高剂量服用烟酸缓释片导致急性肝损伤的概率极高。
依泽替米贝(艾泽庭)是一类新型的降脂药。通过与小肠上的特异性蛋白(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结合,抑制胆固醇吸收。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NPC1L1蛋白)为肠中主要的胆固醇转运蛋白。抑制胆固醇吸收通常会增加肝胆固醇合成。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断肝胆固醇合成。因此,依泽替米贝常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并组成固定配比的复方药剂(维多灵)。依泽替米贝常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含量轻中度升高,但概率较低。极少情况下可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的急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