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可作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使用。布洛芬是最安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良好耐受性,但极少情况下可导致临床明显的急性肝损伤。
布洛芬是丙酸非甾体抗炎药,类似于酪洛芬和萘普生。正如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一样,布洛芬是环加氧酶(Cox-1和Cox-2)的有效抑制剂,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前列腺素是环前列素和凝血烷产物,是诱导炎症和产生疼痛感的重要介质。布洛芬具有止痛、退热和抗炎功效。布洛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别于1974年和198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美国每年超过2000万处方中含布洛芬,该数字尚未包括大量非处方药使用。布洛芬适用于治疗创伤所致的轻中度关节痛和关节炎、骨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布洛芬对头痛和痛经等疼痛也有止痛功效。成人慢性关节炎治疗的建议剂量为400至800 mg,口服,每日三至四次;治疗头痛和疼痛则减少剂量,间歇性给药。市售布洛芬包括多种处方和非处方仿制药。布洛芬可单独给药或配合其他抗炎药使用,一般剂量为400、600或800 mg。该药还包括儿童配方。布洛芬和布洛芬复方制剂的常见商品名包括Advil、 Motrin、Nuprin、Rufen和Trendar。许多治疗痛经、头痛、过敏、上呼吸道症状和其他疼痛综合征的复发制剂(商品名包括Dristan、Haltran和 Aches-N-Pain)含布洛芬。 布洛芬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嗜睡、消化不良、恶心、腹部不适、胃灼热、腹泻、外周性水肿和超敏症状,但并不常见。
低剂量布洛芬长期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的频率与安慰剂组类似(0.4%)。但是,高、全剂量布洛芬(每日2,400至3,200 mg)治疗导致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频率更高(可达 16%)。一般情况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幅度较轻微,几乎不超过100 U/L。 布洛芬导致临床明显的急性肝损伤的病例极少(预计每100,000处方治疗患者出现1.0至1.6例)。重要的是,已明确公布多例布洛芬相关急性肝衰竭病例,症状一般于用药后数日内出现,表现为免疫超敏性反应。部分患者出现重度超敏反应,如史蒂芬斯-强森症候群或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发作一般为用药后数日至3周内,极少数于用药后3至6周内发作。血清酶升高一般表明肝细胞损伤,但也有混合型(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或胆汁淤积的病例。大多数病例属于轻中度症状,停药后即可迅速恢复。虽然多数患者出现肝细胞受损型血清酶升高,但也出现混合型或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病例,其中部分后期出现长期重度胆汁淤积、胆管消失综合征和慢性肝衰竭。尚无明确的布洛芬长期治疗引起明显临床肝损伤病例。但是,已有患者接受布洛芬治疗后出现无症状慢性丙型肝炎复发,且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幅度达正常上限值20倍以上。
尚未完全明确布洛芬引起肝损伤的机制,但与多种因素有关。潜伏期短说明与毒性代谢产物有关,然而同期出现的超敏反应提示肝损伤为免疫变态反应。
肝损伤严重程度包括血清转氨酶无症状性升高、急性肝衰竭或需肝移植。已有少数因服用布洛芬导致胆管消失综合征的病例报道。但是,多数患者停药后数个月内即可完全康复。 再次服用布洛芬通常会引起肝损伤复发,应予以避免。目前关于非甾体抗炎药存在肝损伤交叉敏感性的信息很少,但应避免其他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萘普生、奥沙普嗪、非诺洛芬等)并对服用其他类型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进行监控。